注:本文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2020/6/24。
5月底,全国“两会”顺利闭幕,揭晓了中国政府应对疫情冲击的经济底牌——“纾困+改革”的组合拳。会议没有提出今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却强调了就业目标。这基本符合我的预期。过去一段时间来,我总结中国政府应对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基本政策立场是:“改革比刺激更重要、就业比增长更重要”。 众所周知,去年8月份,受中美经贸磋商进程反复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6年底、2018年底和2019年5、6月份三次遇7不过后,终于跌破了7比1这个重要心理关口。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人民币汇率贬值,而于业内人士看来,却是机制比水平重要。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打开了可上可下的空间,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正是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遭遇的一次大考。 1月20日之前,国内经济初步企稳、中美经贸冲突降级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重新升破7。然而,1月21日之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抗疫”模式,人民币汇率转而下跌。迄今为止,虽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总体依然偏弱(见图1)。 去年汇率破7取得了超预期成功,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自由落体,反而出现了双向、宽幅震荡走势。去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最大振幅为6.0%,虽小于上年的11.0%,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八种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四,较上年提高了一位。因为这八种货币的平均最大振幅由上年的11.6%降至了6.6%(见图2)。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随着内外部形势发展变化,继续双向波动。3月初,曾经因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海外疫情蔓延加速、美元指数回落,一度重新升破7。之后,又因美股熔断、美指飙升,再度跌破7,延续至今(见图1)。尽管如此,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最大振幅仅有4.0%,在八种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最后,且远低于八种货币的平均最大振幅10.6%(见图2)。 这及时释放了贬值压力,避免了贬值预期的积累。从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兑美元交易隐含的汇率预期看,以中间价或收盘价跌破6.90为标志,可以观察到:第一次遇7 不过的2016年11月24日至2017年1月13日期间,日均贬值预期为2.63%;第二次遇7不过的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日期间,日均贬值预期为1.35%;第三次遇7不过的2019年5月17日至6月19日,日均贬值预期为0.79%;破7初期的2019年8月2日至12月25日期间,日均贬值预期为0.74%;疫情暴发以来的2020年1月21日至6月19日,日均贬值预期为0.43%(见图4)。 外汇市场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今年前5个月,市场结汇意愿增强,购汇动机减弱:银行代客收汇结汇率平均为67.4%,较去年12月份上升了5.9个百分点;付汇购汇率为62.7%,回落了0.9个百分点。同期,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各月均为顺差,累计顺差774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倍。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承压并非因为境内外汇供不应求,而是各种消息面利空造成的市场情绪偏空。年初至1月20日,收盘价相对于当日中间价偏强的交易日占比为61.5%,1月21日至6月19日该项占比降至32.3%。 更为关键的是,汇率灵活性增加,提高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疫情率先在中国集中暴发,故今年2月份起,中国央行就进入了疫情应对状态,采取数量和价格手段,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引导市场利率走低。这并未受到人民币汇率的掣肘。至于3月份以来,10年期和2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先后重新走阔,主要反映了美联储无底线的货币大放水,以及两国通胀和经济成长的差异,导致美债收益率降得快、涨得慢。 此外,正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体现了汇率机制的灵活性,以及人民币多边汇率稳定体现了非竞争性贬值的基本立场,故虽然今年人民币汇率创下近12年来的新低,但美方根据年初达成的经贸协议中的汇率共识,并未对中国提出“货币操纵”的质疑。 综上,将人民币汇率破7理解为贬值,来拉动出口,刺激经济,显然是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