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势头卷土重来。
在中间价走高的提振下,7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即升破“7”关口,报6.9965,随后进一步走高并升破6.99关口,最高至6.9875。
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昨日夜盘升破“7”关口后,进一步走高升破6.99,最高至6.9881。 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势 本周以来,尽管7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有所调低,但当日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拉升,日内依次升破7.05、7.04、7.03关口,离岸人民币全天涨超500点。 7日早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7”关口,创3月中旬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早盘最高升值155个基点至7.0034,也逼近整数关口,日盘收盘价报7.0241,同样处于近3个多月高点。 实际上,自上周以来,人民币汇率稳步回升。在岸人民币汇率已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近0.7%,走出上半年的盘整态势。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升—降—升”三个阶段: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6.9631上升至6.8585,升值幅度为1.50%;从1月20日至3月23日,人民币汇率由6.8613下降至7.1187,贬值3.75%,随后至5月28日,贬值幅度进一步扩大至4.35%;6月份,人民币汇率开始企稳,上涨1.0%。 “7”曾被视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心理关口。不过,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从人民币破“7”以来的市场表现看,投资者已逐渐淡化其关口意义。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破“7”后并不会出现持续强劲走势,反之也不会出现非理性贬值。这体现出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外汇市场对基本面、供求、多空等信息定价更为灵敏、有效。 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则认为,离岸汇率破“7”并带动在岸汇率走高,短期内缓解了人民币对外贬值的压力。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未再提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市场仍需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化。 升值2%,出口就有负面影响 一项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超六成出口企业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若升值2%或以上将对其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调查对象:239家中国出口企业,涉及生产电信产品、家居用品、流行服饰配件、成衣等诸多领域。近半数受访企业位于广东省,24%来自浙江省,14%来自福建省。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具体如下: 1. 60%的受访出口企业指有关汇率变动将导致出口订单下跌,其中8%受访者更指人民币升值将严重影响其业务。 2. 22%的出口企业认为不会对其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3. 超过1/3的受访企业表示,若人民币升值2%或以上,出口额将开始减少;32%的受访者指出,升值3%才会引起出口下跌人民币升值对以出口业务为主、外币资产高的企业冲击较大,特别是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低利润出口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 在此情况下,外贸企业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规避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呢? 1. 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既然汇率的波动。 这一操作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为在一定的周期内汇率的波动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一般在3%-5%之间,报价时就把这个区间考虑进去。 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 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比如将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此外,也可以采取同一种产品根据不同付款方式提供不同报价的方式,如信用证付款是一个价格,50%预付是一个价格,100%预付又是另外一个价格,让买家自己选择。 2. 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 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 二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贸易融资方式构成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另外,一些企业还使用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 3. 使用金融衍生产品。 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在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 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较多。汇改后,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和交易主体扩大,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推出,商业银行扩大对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在较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调查显示,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占比高达91%。 二是部分企业运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自汇改后推出外汇掉期业务以来,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尽管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一些外资企业和在国外有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的中资企业还通过境外人民币NDF工具进行汇率避险。 4. 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2015年,人民币“入篮”标志着中国从经济大国、贸易大国迈向货币大国。对此,国际社会反响积极,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明显上升。仅2016年9月和10月,通过人民银行代理配置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就已超过百亿美元。许多国际金融组织和多边开发机构的贷款及不少国家的负债均以SDR计价,其配置的人民币资产也在稳步增长。此外,随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国内外主动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明显上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起到与汇率风险基本隔绝的效果,企业要及时了解有关改革和政策的动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考虑使用人民币。 5. 进出口对冲。 对于进出口公司既可以从事出口业务也可以从事进口业务,那么就可以利用自己既是买者又是卖者的身份来平衡汇率波动造成的价格差异。因为当汇率下跌时,导致出口收汇缩水,同时进口业务支付的实际金额也相应减少,这样一增一减也就使得本公司内的财务指标达到了平衡。 6. 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技能。 最后,建议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在每天上班和下班前浏览当天汇率的变动(可查看中国银行的现汇买入价),随时整理出新的对外价格表。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些时政新闻、国际贸易新闻,从而对趋势有一定的把握。企业可以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加大有关信息的投入,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独立的判断,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如果一家企业无法承担这项开支的话,可以由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同时也资源共享。当然也可以订制商业银行的专门服务,由银行的研究团队提供专业参考意见。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