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天下资讯 > 政治局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财富转移运动打响了!

政治局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财富转移运动打响了!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0-12-15 11:32:32       分享至:

任何人都不应该忽视2020年12月12日中央首次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又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将如何重塑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居民收入分配、资本市场流向、产业布局方向、甚至是世界经济秩序带来何种扭转性的力量,绝不能低估。


2015年11月10日,高层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时,没有人能预估到政策的大开大合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多么迅猛的反应。


从当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深化了概念,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再到次年5月权威人士开局首季问大势,宏观调控思路完成了一次重大转变,此后带来的财富大腾挪超乎想象。


而今天的“需求侧改革”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图片


如何理解需求侧改革?
自2015年以来,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但当前我国需求侧仍有一定的结构性问题,体现为地产、基建强势而消费相对弱势。需求侧改革的推出正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内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从政策思路上看更加注重国内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与传统意义上的地产、基建等需求刺激政策具有本质区别。

经济循环的两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分别对应社会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二者发力点并非完全相同,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优化生产结构使其匹配终端需求,而需求侧改革则反之,重点在于优化国内需求结构并扩大内需潜力,但二者也并非完全割裂,现实中往往相互影响。

需求侧改革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胀强周期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了上游行业量缩价涨,进而推动了一轮PPI强周期。但在当前需求侧改革的政策思路下,预计地产、基建等强刺激政策的退潮将弱化需求扩张对中上游工业品价格的提振效果,而政府对供需动态均衡的强调也可能意味着未来国内产出缺口的波幅将逐渐收敛,基于此,预计我国通胀将维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PPI快速上行的概率不高。

宏观政策如何演绎?
货币政策需要防范企业债务无序扩张以及房市资产泡沫放大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挤出;同时也需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财政政策方面,需求侧改革需要政府适当向企业和居民让利,财政政策积极态度有望延续,但财政支出结构上或将更加注重就业、收入等民生领域,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则可能有所下降,对经济基本面以及通胀的刺激力度预计也将相对温和。

需求侧改革的推出旨在解决当前国内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与传统意义上的地产、基建等需求刺激政策具有本质区别。对比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优化生产结构使其匹配终端需求,而需求侧改革则反之。历史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了上游行业量缩价涨,进而推动了一轮PPI强周期,但在需求侧改革的政策思路下我国通胀或将维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对于宏观政策而言,综合考虑防风险、降成本、惠民生等政策目标,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延续当前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财政政策也将延续积极态度,但方向上更加注重就业、收入等民生领域。

风险因素:一方面,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后续仍需警惕全球经济复苏脚步放缓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债务和财政压力、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脆弱性也可能对后续金融市场稳定性形成考验,后续仍需防范金融风险共振叠加的可能。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