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管涛:人民币汇率再现调整,双向波动是新常态

管涛:人民币汇率再现调整,双向波动是新常态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1-03-15 09:46:43       分享至:
过去一周(3月8日至12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围绕6.50比1上下震荡,一度抹掉了年内所有涨幅。到上周五,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为6.4845和6.5036比1,分别较上月末下跌0.2%和0.7%。市场开始讨论近期人民币回调的原因,不少机构也纷纷调低年内人民币涨幅的预期值。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得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么强
年初在回应人民币会不会升破六时,笔者直言,这属于简单线性外推的适应性预期,但人民币升得快不等于升值压力大、升值预期强。同时,提出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将通过消息面和基本面影响汇率走势。提示市场要关注短期内人民币过多升值可能触发市场的自发调整,或招致更多的政策调控。
实际情况是,新年头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应声升破6.50。但1月6日至2月底,在6.43~6.50区间窄幅盘整。显示人民币做多动能逐渐衰减。市场预期此举将有助于释放外汇有效需求,缓解汇率升值压力。
部分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猜想开始兑现
至今,这波人民币升值的高点是春节前夕的2月10日。此后,开始震荡回落,进入3月份第二周调整加速,起因就是前文提及的三个场景已有所显现,包括:在疫苗开始接种、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经济重启的基准情形下,随着美国经济反弹,尽管美联储不一定会加息,但货币宽松边际收敛和通胀预期抬头,仍可能推高美债收益率,收敛中美利差;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美元有望进一步走弱,但美元贬值的时间及幅度,取决于疫后主要经济体谁的经济修复更快;如果投资者风险偏好逆转,全球金融市场将再度承压,资产价格极易暴跌,这将考验人民币是避险还是风险货币的属性。
市场分析当下人民币汇率回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重新开放经济进程良好、疫苗接种速度加快以及刺激方案取得进展,加之通胀预期推高美债收益率,导致美元走强、美股调整,人民币成为“牺牲品”。
新年伊始,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逐月攀升,到3月12日已从上年底的不到1%升破1.6%,较上年底反弹了76%,导致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收敛了59个基点。同期,美元指数先抑后扬,累计涨了1.9%,最多涨了2.7%(见图5)。
图片

3月10日,美国发布2月份通胀数据后,缓解了市场通胀预期,引起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阶段性回落,盘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5%。美股进一步反弹,3月10至12日,被指“跌得要进重症室”的美股中的道指收盘价连创新高。在此背景下,3月11日,境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重新升破6.50。但由于亚洲交易时间3月12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升破1.6%,带动美指反弹。当日,境内人民币汇率收盘价再度跌破6.50。


奢谈新周期不如适应新常态
在基本面决定的均衡汇率未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升贬值因素必然是此消彼长,导致汇率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呈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特别是当汇率趋于均衡后,在多空交织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走势。
随着近日人民币重新跌回6.50时代,有媒体报道称,“此前不少仍在观望的外贸企业一见这两天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逾500个基点,趁机加大结汇力度换取更多人民币。”
但过去一周的行情表明,如果发生前述预想中的情形,人民币汇率波动就不可避免。企业前述操作无所谓对错。如果企业是基于风险中性而不是赌汇率的方向,得失自然就会看得比较清楚。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