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总书记寄予厚望的青海藏毯,非同一般!

总书记寄予厚望的青海藏毯,非同一般!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1-06-09 08:39:32       分享至: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设计部门察看产品生产、设计情况。习近平表示,藏毯是一种特色产业,你们很好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契合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藏毯产业是符合青海实际的产业,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习近平希望青海发展更多这样的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这家地毯企业,正是西宁市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着力培育藏毯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

1.jpg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设计部门察看产品生产、设计情况

藏毯,起源于青海,独具藏元素文化特征,是依托青海省独特的文化和资源优势而存在并壮大的优秀产品。一张张藏毯不仅有效盘活了青海特色资源,还作为重要支点,撬动出青海立足本地发挥资源禀赋,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融入“一带一路”外向发展注入无限潜能。

近二十载发展,以 “圣源”“藏羊”“大自然”“卡比特”为代表的青海藏毯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仅成为青海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产业,而且成为青海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而今,青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藏毯生产基地。


独一无二的“西宁大白毛”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孕育了古老神秘的藏文化,精美质朴的藏毯是藏民族在游牧、农耕生活中所创造的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艺术。

藏毯是手工栽绒地毯的一大类,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就开始编织一种叫“毛席”的原始地毯,起源于中国西部,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据考证,三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就开始用牛羊毛编织帐房、衣服、被褥、卡垫来御寒保暖、装饰,这种被考古界称为“毛席”的织品,藏族叫“溜”。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青海藏毯作为一种流出于指尖、流淌在脚下的美丽艺术,高潮时期,曾随丝绸南路、唐蕃古道漂洋过海。清代,青藏高原喇嘛进京时,便把藏毯作为贵重物品敬献给皇帝。它是青海省藏系绵羊毛与藏文化艺术及青海地毯手工工艺结合的产物,织法独特,纹样有浓郁民族特色,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青海是生产“西宁大白毛”主要产地,与西藏羊毛同属藏系绵羊毛。由于藏系绵羊生长在海拔2500—4000米高寒地区,其毛辫粗细均匀,底绒厚而致密,平均直径在30—37微米之间,这是织做地毯最佳的粗细,其他羊毛无法复制,被国际地毯行业一致公认为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用“西宁大白毛”编织的藏毯,不仅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毯面洁净、不易虫蛀的特点,而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藏毯原料的最大基础,得益于青海多年来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西宁大白毛”才有了肥沃土壤的滋养。

极具原材料优势、藏文化地域优势和藏毯发源地品牌优势,在历经了家庭手工生产、乡镇企业简易加工历史发展阶段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产业配套、链条完整、品种齐全的产业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2003年,青海省政府就发展青海藏毯产业做出规划蓝图,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将西宁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

2.jpg

十余年间,青海不断培育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了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和集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中介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绿色产业勃发崛起

青海省作为全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和全球重要生态屏障,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生态功能及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青海向绿色要效益的独特优势和典型意义。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对藏毯产业的发展定位而言,又是一场妙笔生花的契合。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无疑是最有效的捷径。原始的、粗犷的、污染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必将被新兴的、经济的、环保的循环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所取代,而藏毯产业就在此列。

藏毯产业不仅仅是独具青海特色资源的优势产业,更能够带动广大牧区的牧民增产增收,对于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河源新村,是国家实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以来首个整体搬迁的移民新村。2004年,为了保护生态,河源新村的村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地方,来到400公里外的玛沁县。如今,河源新村居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藏毯编织等后续产业。

越来越多的牧区百姓与河源新村的百姓一道,一边保护着自己的家园,一边沐浴在绿色产业的春风里,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绿色产业的辐射作用,引导扶贫企业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就业,既让贫困地区农牧民得到了实惠,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力。

传统工艺碰撞现代科技

青海虽位于我国经济版图偏远边陲,但在中国与中亚经济板块中处于中心位置,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畅连中国与漠北、西域、印度等地,是丝绸之路中西交流大通道上贸易交流、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3.jpg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推动向西开放,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民族商品的贸易联系,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区、商贸城等国际营销网络,逐步扩大藏毯、特色纺织、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等对中亚国家的出口。

产品出口,对传统藏毯工艺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藏毯产业发展面临的必答题。

以圣源地毯为例,为满足客户对图案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圣源引进了效率高、质量稳定的比利时高速阿克明斯特织机。高新技术的应用让藏毯企业既拥有了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速度,又具有了定制生产的灵活性,工业化和个性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随着手工枪在地毯上清晰地划过,图形轮廓立即显现。“枪刺地毯由于是手工操作,相对于机织地毯,没有长度和宽度的限制,更适合于大宽幅的产品制作。”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在阿克明斯特地毯车间,大型智能化编织机代替了人工,几名工人在为织好的地毯做最后的“诊断”,检查机器是否有漏针的情况,并对地毯进行剪花作业。

2007年建厂以来,圣源地毯从最初的两台织机,到现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工艺,实现年产值上亿元。通过技术革新引进智能制造设备,对外出口贸易也随之不断扩大,近几年更是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展开合作。

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则根据中亚五国及土耳其等国家对家用机织毯需求量大的现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打造出了多款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机织毯,产品面世便供不应求。这家企业每年针对不同销售国家的特色研发个性化产品,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不同国家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产品,实现利益最大化。

独一无二的“西宁大白毛”“藏系绵羊毛”;充满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地毯飞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消化几万吨羊毛直接带牧民脱贫致富……可以说,青海藏毯一路走来的发展定位,便是青海绿色发展的“样本”。

藏毯产业既符合青海省以己之长发展的目标,又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大势,大力培育和发展藏毯产业,就是青海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海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立省、决心绿色发展的缩影。

转自:科技日报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