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毛纺科技 > 羊毛行业的碳中和

羊毛行业的碳中和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1-08-27 09:04:09       分享至:

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尚和户外品牌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羊毛行业在践行其可持续发展主张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今年5月17~21日,由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主办的第90届国际毛纺大会上,Stephen Wiedemann博士对关键问题和相关科学进行了概述。

来自澳大利亚Integrity Ag & Environment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兼董事总经理Stephen Wiedemann博士,他担任了IWTO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咨询小组主席,他在大会的可持续论坛上,阐述了”碳中和:对羊毛的意义”这一议题。

1.jpg

Wiedemann博士指出,气候变化是重塑政治、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大趋势,它只会加快重塑进程的速度;而这种供应链行动正以公司和产品零排放或碳中和承诺的形式出现。

巴塔哥尼亚、加拿大鹅、Allbirds、Ortovox和开云集团(旗下拥有古驰和圣罗兰等品牌)等越来越多的时尚和户外品牌,已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碳中和。

Wiedemann表示,虽然目前的碳中和是”一种引人关注的议题,但未来人们期望以此作为规避市场/成本壁垒的手段。”接着他评估了使用羊毛来履行品牌承诺的挑战。他说,羊毛是一种高排放型纤维,且其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农场(约50%)和加工(约30%)。

Wiedemann指出,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量减去碳储存量等于零。这一方法取决于计算规则,计算规则通常遵循IPCC和LCA的碳计量方法 (甲烷占二氧化碳增温的28倍)。1 千克甲烷(CH4)相当于28千克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而1千克氧化亚氮(N2O)相当于265千克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绵羊排放的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在研究如何生产碳中性羊毛时,Wiedemann概述了羊毛的碳中和途径,它包括五个关键阶段:1、了解排放情况;2、基线、基准和目标;3、减少排放量;4、抵消排放(碳储存);5、 报告和监控进展。

在更为深入的阐述中,他表示,碳中和羊毛是可以实现的。他解释说,通过资格认证的方式实现购买碳信用来抵消排放,这一步可以“立即”完成。他补充说,基于市场的系统不需要来自同一农场/系统的信用额度,在供应链中(有时称为“嵌入”) 碳中和可以通过减少排放量,然后将碳储存在植物和/或土壤中来实现。

他说,虽然这“必然可以实现,但也绝非易事”。在制定实现碳中和的战略时,他表示,对于大多数生产羊毛的农场来说,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采取行动,在大约10年的时间范围内,将碳储存在树或土壤中,并减少来自羊群的碳排放量。

他补充说,“农场不仅有机会实现碳中和,而且有机会抵消整个供应链的排放。”他表示,在供应链中,能源消耗和运输产生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这一部分需要以抵消的方式实现。他还指出,对于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还有待商榷。

Wiedemann着重于农场层面的碳中和,他对三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概述:

• 牲畜管理:通过管理关键投入和优化生产,将排放量降至最低。

• 植被管理:通过鼓励自然植被再生和种植更多树木来抵消排放。

• 土壤管理:鼓励土壤固碳,例如通过改良土质和最大限度地增加地面覆盖来实现。

他还表示,在农场层面,减少排放量有四大杠杆:

• 减排: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海门东、3-NOP)和/或构建抗产甲烷牧场以减少由羊群肠道排放出的甲烷。大约 1-3年后,这一过程即可看到成效。

• 羊群性能:更好的生产(断奶率、更快的绝育率、每只羊产更多的羊毛)=更低的排放强度和更少的抵消要求。

• 碳储存:植树造林,恢复原生植被。这一步需要占用5-25%的农场面积, 具体取决于树种/生长率。

• 碳储存:利用土壤固碳。这一步仍有很大的研究开发空间。

Wiedemann还强调,在考虑碳中和时,”你可以将碳的好处货币化,并把它当作产品销售,也可以把它和你的产品(羊毛)一起作为碳中和剂用以交易。但不能用相同的碳减排量/碳补偿来向别人索要他们。”

他还表示:”随着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是时候采取实际行动了。”

2.jpg


转自:《Twist》2021年八月/九月刊(第114期)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