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航运集装箱市场运费大涨,有“一箱难求”的说法。对此,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孙文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随着我国新造箱产能释放,空箱周转加快,据主要的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23.7%,其中出口比2020年同期增长23.2%。我国外贸形势的持续向好推动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境外疫情的反弹导致部分境外港口拥堵严重,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船舶运行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特别是今年4月,受苏伊士运河堵航等事件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各主要远洋航线的运力仍然紧张,运力供需失衡,全球的运价保持高位。交通运输部对此高度重视,会同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采取积极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各项工作。孙文剑指出,交通运输部积极引导国际班轮公司加大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和集装箱供给,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在中国大陆主要航线上,今年1-8月,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的舱位数也开始大幅度增长,其中北美航线运力达到911万标箱,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0.2%和24.8%。西北欧航线运力为567万标箱,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7%和8%。
此外,交通运输部积极配合工信部协调我国的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协调班轮公司加快空箱回运。目前月产能已经由以往的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50万标箱。随着我国新造箱产能释放,空箱周转加快,据主要的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我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新箱库存已经超过40万标箱,新箱供给有充足保障。目前只有个别班轮企业因为船期延误、天气、疫情防控等影响,在个别港口可能出现临时性的少量空箱短缺。交通运输部推动港航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并且鼓励中国的货主企业与班轮公司积极商签长期运输合同,提供稳定供应链保障。长约客户是集装箱运输“大头”,很多境外的货主企业都会签署长期的合约,以稳定价格获得运输服务保障。孙文剑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会同商务部等部委落实好稳外贸相关举措,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畅通。
历史未有!大堵船又来!连起来超2000公里?!运费暴涨300%,咋回事?
本周以来,美国最繁忙的南加州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拥堵情况加剧,“南加州海事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一,在以上两个港口外等待进港的集装箱货船多达97艘,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有机构测算,如果把正在等候的船只上装载的所有集装箱首尾相连,总长度可达约2200公里,相当于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之间距离的一半。那么,这一规模的拥堵会造成哪些影响?大概还会持续多久?
位于美国南加州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是连接亚洲和美国海运航线的门户港口。去年全年,洛杉矶和长滩两港共处理了880万个进口集装箱,占美国全年进口集装箱总量的四成。
然而,受全球海运行业供需失衡以及港口作业能力疲软等因素影响,南加州港口的拥堵状况持续并不断恶化。目前,两港积压货船共97艘,是8月份同期的两倍;平均进港时间,已经从8月中旬的6.2天,延长至目前的8.7天。航运物流巨头马士基预计,全球主要货运港口严重拥堵的情况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彦辞:海运供应链紧张不仅体现在港口,还与陆地运输有关。比如港口通往内陆的铁路运力不足、货运卡车不足。综合来看,至少到今年年底全球航运物流市场都将持续紧张。

“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23日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周从上海向洛杉矶运送一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运费为10377美元,约合人民币近670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29%。业内人士指出,近期飙涨的是“即期运费”,并不反映全球海运业全貌。

占据海运业订单更大比例的“长期合同运费”波动幅度不大,对供应链下游的影响较小。马士基最新发布的季报显示,其东西航线每个40英尺集装箱在今年二季度的平均运价为3148美元,同比上涨67.5%,运费水平和涨幅都明显低于即期运费。

不过,即期运费的飙升仍会造成涨价压力。随着秋冬购物季的临近,美国大量商家开始下单提前备货,使得亚洲到美国的货运航线进一步承压。因运费上涨,部分美国零售商正在酝酿提价,美国消费者今年年底过节的成本将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