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MI数据逆季节大幅下滑,疫情冲击是最大因素,影响供需两端和线下服务业。海外通胀受地区冲突影响,先有缓解后压力再起。基建托底经济,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仍需等待房地产行业回暖。建议落实政治局会议精神,调整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扭转市场预期。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大幅下滑,疫情冲击成为最大干扰因素
本轮疫情在4月波及范围更广,很多城市疫情防控力度加强,对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冲击,本月的PMI指标大幅下滑也在预期之中。4月以来29个省受到疫情影响,城市波及范围有220个左右,占6成以上。本轮疫情风暴中心在上海、长春两地,长春疫情目前有所好转,上海疫情初步控制,但仍旧严重。为杜绝疫情传播,各地防控措施出台非常果断迅速,并且提升防控要求,断绝交通,物流受阻,对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4月制造业PMI为47.4%,非制造业PMI为41.9%,分别较上月下降2.1和6.5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抛开2020年特殊年份,近十年中4月制造业PMI平均下降0.25,非制造业PMI下降0.74。
大规模的疫情防控首先对供需两端产生严重冲击,多行业供应链受阻,甚至有中断风险。4月生产指数为44.4%,新订单指数为42.6%,较上月分别下降5.1%和6.2%,需求回落速度高于生产。以汽车产业链为例,汽车零部件众多,需要多区域协同生产,其中一环受阻,整个供应链都会出问题。上海和吉林是我国汽车产业主要生产区域,根据中汽协2021年数据显示,几乎中国每10辆汽车就有一辆产自上海。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特斯拉在2021年共交付94万辆,而上海超级工厂年产接近50万辆,有一半左右产能在上海。小鹏汽车甚至在4月中旬表示公司面临停产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上海还是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要产区,同时也是研发与销售重地,基于上述原因,车企在上海率先复工复产。需求端同样如此,主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应不足,物流受阻,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企业减少订单,以求生存。从PMI数据来看,供应商配送时间4月为37.2%,较3月下降9.3个百分点,交货非常缓慢,疫情影响在此体现非常明显。
外需下滑同样非常严重,一方面受海外高通胀叠加地区冲突双重影响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生产受阻,供给不足。4月新出口订单为41.6%,位于低景气区间,较上月下滑5.6%。看海外情况,面对高通胀情况,美联储加快加息脚步,预计年内有7次加息。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6%,核心CPI同比上涨6.4%均创下40年来新高;欧洲HICP同比上涨7.4%,核心HICP同比上涨2.9%,都创下97年以来新高。海外居民对未来经济恢复情况更为担忧。
两大价格指标略有下降,剪刀差连续扩大,海外通胀先缓后起
价格指标虽然有所好转,但剪刀差仍在扩大,对中下游企业的利润挤压仍在加大,中小企业生存情况依旧是举步维艰。4月初地区冲突有所缓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有所回落,海外通胀压力略有降低。但随着月末谈判破裂,局势再度升温,5月的通胀压力再度加大。以原油市场为例,除地区冲突有所缓和外,美国和国际能源署表示将释放2.4亿桶战略储备原油库存,原油期货价格月初振荡下行,布油价格一度跌破100美元大关,后又一度突破110美元大关。下个月将是通胀观察的重要窗口期。4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4.2%,出厂价格指数为54.4%分别下降1.9%和2.3%,剪刀差扩大至9.8%(+0.4%)已连续4个月上涨,对下游企业挤压仍在加剧。预计4月PPI同比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仍会下降,预计在7.5%左右,环比价格仍会上涨。4月只有大型企业PMI仍在荣枯线之上为51.3%(-0.5%),中小型企业均跌破临界点,分别为48.5%(-2.9%)和46.6%(+1.5%),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财新PMI更能反应基层情况,4月仅为46%,处在低景气区间,下降2.1%。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仍要加码,让中小企业切实感受到支持,生存下去。
基建托底,以线下经济为主的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再遭重挫
基建发力支撑建筑业托底经济,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大。4月中国经济遭遇重挫,政府稳增长主要依靠基建,建筑业虽然受疫情影响有部分建设中断,但仍维持在临界点之上,4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5.4%),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0%,位于高景气区间,加之目前需求较足,基建成为完成今年经济目标的压舱石。但服务业没有那么幸运,4月数据为40.0%(-6.7%),位于低景气区间。分行业看,接触聚集性行业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以及批发、邮政、金融等行业均在临界点之下,而线上服务为主的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位于荣枯线之上。疫情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落实政治局会议精神,政策急需调整,扭转下行趋势
总结4月PMI数据,数据大幅下滑已经预料到,但目前应该不是底部,5月和6月是重要观察期。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了4月PMI指标大幅下滑。
首先是疫情因素,波及面非常广,对供需两端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多行业供应链面临断裂,线下经济一片萧条。
其次是地区冲突影响,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乌克兰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国家,海外定价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海外通胀压力仍在。
再次是美联储加息,中美利率倒挂已经出现,人民币持续贬值,虽然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多种措施稳定汇率,但在不可能三角下,适度放开汇率贬值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是房地产仍未回暖,建筑业主要依靠基建发力,但真正扭转经济下行压力仍需要房地产行业,一季度的房地产投资数据和开发数据仍较差,销售金额和面积仍在下降,政策底到市场底传导需要时间。
后续政策预计会根据4.29政治局会议工作精神进行调整。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三重压力仍在,其中最重要的是扭转预期。
第一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动态清零”是底线,减少阻断物流情况,保障封控区人们基本的生活物资,对受损的企业和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贴,重点企业要及时复产复工。
第二是在中美经济货币双周期背离的背景下,中国大概率会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1.4%,但这主要是受到去年4季度高基数影响,属于“暂时性衰退”,美联储没有改变加息政策,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2.9%,资本外流压力不断加大。美国经济后续是否出现衰退,加息政策是否扭转需要在下半年进行观察。反观中国一季度GDP增长4.8%,高于市场预期,虽然有结构性问题,但整体情况好于美国。为完成5.5%经济目标,货币闸门还有放大空间,通胀压力整体还不大,美国加息刚起步,4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但目前来看还是不足,资本市场应声下跌,后续降息可期。财政仍会发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以应对海外通胀压力和疫情双重冲击。
第三是房地产监管政策预计进一步放松,以扭转预期。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政府会出台更多利好刚需和改善族需求的政策,例如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给予购房补贴;二三线城市适度放开落户门槛,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对供给端管控因需放开预售资金管控等等。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