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棉花价格高涨,印度大部分纺纱厂正在面临无法正常生产的困境,各地区存在纺纱厂停产减产,或者转向生产精纺纱、粘胶纱、涤棉纱等非棉品的情况,东南亚纺织产业链对全球高棉价的抵触正在加剧,体现在开工降低及进口意愿走弱。
| 印度各地纺纱厂陆续停产、减产
印度南部纺纱厂协会(SISA)已宣布关闭其所属工厂,并表示在棉价没有恢复正常之前,企业是不会购买棉花的。该协会主席表示,今年印度的棉花价格同比涨幅高达53%,但纱价涨幅仅为21%,纱厂因难以承受巨幅亏损,而不得不采取停产这一极端方式。不过,该协会的成员以小型纱厂为主,对市场总体的纱线供应影响有限。
在印度其他地区,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停产现象,位于印度第一大产棉邦古吉拉特邦的纺纱厂现已减少了近一半的产量,且随时有关闭的可能。该邦纺纱厂协会主席表示,自5月初起,当地纱线制造商已因价格过高未获得任何新的订单,如果棉价依旧维持高位,那么大多数纺纱企业将因亏损被迫关闭运营。目前,古吉拉特邦近120家纺纱厂仅维持50%多一点的产能运行,服装企业也减产了约45%。另外,印度主要服装生产中心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因需求极差,自5月22日起已进行15天的停业罢工
与此同时,印度北部的纺纱厂也减少了棉纱的产量,减产幅度在20%-50%之间,且有部分企业已有停产的打算,同时转向生产非棉纱的企业在不断增多。5月26日,印度德里地区的棉纱价格与5月19日的相比小幅回落了0.064美元/公斤,而卢迪亚纳地区的棉纱价格依旧坚挺。
高棉价同样也让东南亚各国纺织企业深受伤害,目前,东南亚纺织产业链对全球高棉价的抵触正在加剧,体现在开工降低及进口意愿走弱,美棉销售数据持续弱化,装运数据大幅落后与往年同期水平。
| 内外棉价倒挂 国产纱成本优势凸显
自2022年3月22日至今,内外棉价差呈负值已1月有余,最大差值2252元/吨。高成本导致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棉纱与国产纱价倒挂幅度再次扩大,使得进口棉纱的竞争力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49万吨,同比下降39%。其中,4月进口棉纱12万吨,同比下降49%。
相反,近期国内棉花估值严重偏低,棉纱的成本优势逐渐体现,与进口纱相比,每吨便宜1000元左右,市场优势明显,有利于企业降低库存。同时,上海疫情得到控制,国内复工复产全面开展,将修复产业悲观预期,在产业链原料低库存的状态下,补库动力也值得关注,对于出口型纺织企业来说,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影响,纺企国外市场订单方面也略有好转,新订单量略有增加。长期来看,由于美国通胀不会在较短时间内结束,内外棉倒挂情况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对国内纺织企业来说,较有利于缓解高库存的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疆棉禁令”可能会延续,加之东南亚也在蚕食国国际市场份额,给后期带来的不确定性还需企业注意,不能盲目乐观。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亚洲纺织联盟)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