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订单火爆、“一厂难求”的现象在今年出现反转——纺织服装行业正在经受近年来都没有过的冷清。
“今年确实很淡,比2020年还难,订单起码比去年减少了四成。”江苏纺织重地吴江一家纺织小企业负责人岳进(化名)告诉我们,周边中小企业的境况都差不多,年初经历的是原材料涨价、产品价格却提不上去的利润侵蚀,现在则是订单惨淡。
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孟卓表示,受订单回流影响,去年服装厂的生产紧张,“单子做不完”,但今年多数工厂的单子到9月就基本没有了,去年此时是能排到至少11月,接下来也还能继续有单落,今年差不多比往年提早了两三个月进入“空闲”状态。
订单流出
在去年受益于订单回流的纺织服装行业,今年遭受订单流出的影响。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企业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仅15%的企业表示,当前客户订单较为稳定,85%的企业表示客户订单外移较为明显。其中,26%的企业表示客户订单外移比例在30%以上,39%的企业表示客户订单外移比例在10%~30%之间。
同时,43%的企业表示当前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35%的企业表示订单同比持平,22%的企业表示订单同比增长。另外,90%以上的企业表示当前在手订单排期较去年下半年及四季度而言有所缩减,但总体来看仍能保持平稳运营。约59%的企业订单排期在1~3个月,28%的企业订单排期可至3~6个月,仅13%的企业表示订单严重不足,仅可维持1个月内生产。参与此次调研的企业约30%为中小企业。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估算,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订单转移规模为60亿美元左右,其中棉纺织品订单转移规模为10亿美元左右,服装转移规模为50亿美元左右。棉纺织品订单主要转移到印度,服装订单主要转至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国。
该负责人表示,预计下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订单转移可能呈加速态势,转移规模在100亿美元左右。其中棉纺织品订单转移在20亿美元左右,服装转移规模在80亿美元左右。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占美国棉制纺织服装进口份额进一步下降至15.3%,其中占棉制服装进口份额下降到13.4%,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国超越,占棉制纺织品份额下降到24.4%,位居印度之后。
市场萎缩
不过,订单外流只是纺织服装行情惨淡的原因之一。当供大于求造成的产能过剩遇到全球市场的萎缩,两端挤压,潮水退去后的挑战变得愈加突出。
根据行业数据,目前江浙地区整体织机开机率不足五成,处于过去5年里的最低位。即便如此,坯布的库存也呈现上涨态势。“也没办法放假,工人到时候要找就找不到了。”岳进说,为了维持开机,订单之外,他们会继续生产一部分库存“硬撑着”。
市场需求冷却的同时,贸易摩擦带给中国企业的影响也在持续。
应对挑战
在全球外需增长乏力下,为了帮助企业获得订单,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了纾困帮扶政策,并鼓励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及通过“代参展”等方式开拓市场。、
经编、袜业、家具、家纺等产业集聚的浙江海宁,更是在近日率先喊出了“出海抢单,包你回来”的口号及五大帮扶举措,旨在帮助企业抢占先机出海获取订单。
与此同时,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义乌,以及广东、山东、河南等地,都对企业以“代参展”模式参加境外线下展给予了相应的补贴支持。
出口信保被视为对纺织服装外贸行业直接有效的扶持办法。业内人士提出,建议提升重点客户授信额度,提高南美、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业务覆盖率,加大内贸业务信保扶持力度,逐步将内贸纳入中国信保主营业务和财政补贴范围。
6月以来,纺织企业、产业集群和专业交易市场稳步复工复市,但是由于需求疲弱、订单不足,产能利用率较上年同期普遍降低,低利润、高库存困境仍未实质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在美元加息后开始下行,纺织行业产成品价格随之进入下行通道,增加企业库存亏损压力。
展望下半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将更趋科学精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消费端有望保持恢复势头,纺织服装产品内需也有望在消费信心改善的支撑下开始回暖,但消费端修复时间较长,纺织行业中具有改善型消费属性的产品需求增长较为有限,内销增速回升面临压力。行业出口面临高通胀抑制消费需求、美国限制新疆产品进口等风险因素,保持当前较快增速的难度加大。企业成本压力总体仍较为突出,后期若下游需求能够及时回暖,对终端产品价格形成支撑,纺织企业经营压力则能逐步减轻。纺织企业需持续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原料价格走势和贸易环境变化,优化生产经营方案,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意识。
(来源:第一财经)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