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综述 > 出口承压,中国打响“订单保卫战”

出口承压,中国打响“订单保卫战”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2-12-07 09:08:32       分享至:

四季度通常是中国外贸传统旺季,然而受疫情以及世界经济低迷影响,眼下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似乎“旺季不旺”。为提振出口,一场“订单保卫战”已经打响。

据官方数据,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三个月下滑。如以美元计,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4%,远低于9月3.4%的增速。其中,出口同比下降0.3%,而9月增速为5.7%。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坦言,当前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中国贸促会也表示,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进入四季度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

订单不足系多重因素所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称,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仍然较高,居民购买力受到抑制,加之其他经济体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逐步恢复,因此海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及以往强劲。

此外,受疫情影响,中国外贸企业难以及时赴境外参加各类展会,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开拓新客户、承接新订单。

如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所言,线下展示商品、沟通洽谈,对外贸企业保订单、争订单意义重大。在国际竞争激烈之时,企业必须真正“走出去”,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已在“对症下药”。

一系列深挖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的举措正陆续推出。近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已共同宣布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此外,中方还表示将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东盟成员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能力。

目前,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据官方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5.8%,高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速高达22.7%。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背景下,欧美市场需求疲软态势明年有可能持续。用好用足RCEP,进一步释放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合作潜力,有助于对冲欧美市场疲软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

跨境电商获得更多政策扶持。上月,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度扩围,总数已达100多个。与中国签署电商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最近也增加到27个。

疫情期间,跨境电商对中国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官方数据,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分析人士认为,加大力度支持跨境电商,可为中国外贸提供新引擎。

企业出国参展之路也在加速铺就。中国贸促会目前已完成首批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15个出国经贸展览项目试点审批,分布在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涉及纺织、汽配、体育用品、电子、消费品等领域。这些领域大多涉及中国优势出口产品,将使相关企业出口获得实实在在的利好。

魏建国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释放,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增速仍有望实现小幅抬升。

微信图片_20221207091008.png

11月29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智能吊挂生产线上制做出口到海外市场的服装产品。图/新华社


外贸仍有诸多有利条件


近期,中国外贸单月同比增速逐月下滑。魏建国认为,单月外贸增速下降并不代表中国外贸面临困境。相反,中国外贸保持稳定健康发展仍有诸多有利条件。

其一,外需“危中有机”。目前世界经济整体低迷,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依然高企,民众购买力受到一定影响。这看似将抑制外需,但对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而言实际上是难得的市场机遇。

中国一批拥有传统优势且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出口产品,如纺织品、箱包、电子产品等,将迎来良好出口时机。

其二,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凸显。据官方数据,今年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7.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0.4%,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高于同期中国出口增速6个百分点。

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有丰富市场经验,创新能力强。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将为中国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魏建国表示,综合上述两方面有利条件,预计四季度中国外贸增速仍有望实现小幅抬升。


(来源:中国新闻风)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