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天下资讯 > 跨境电商的线下交流又热了起来:卖家忙选品、厂家忙抢单

跨境电商的线下交流又热了起来:卖家忙选品、厂家忙抢单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3-03-27 09:17:21       分享至:

“中国纺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商B2B交易额为6万亿元左右,服装家纺网络零售额突破2万亿元,均保持稳定增长。”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广西·东盟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跨境电商峰会暨采购选品对接会上,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徐建华表示,在出海方面,跨境电商已成为企业和品牌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快速响应乃至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路径。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借力电商在国内不断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纺织服装企业和品牌开始通过跨境电商“走出去”,在开拓更大市场的同时寻找更多机遇。据了解,美国、欧盟、东盟、日本是我国服装出口主要市场,但其实还有更多国际市场在等待进一步被开拓。


速达非物流(深圳)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窦桦表示,服装在非洲是门大生意,非洲市场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新蓝海。他介绍,近些年电商在非洲快速发展。据统计,非洲电商市场收入在2021年达到280亿美元,2022年收入预计为333亿美元,到2024年或将达到423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77亿美元,行业市场规模将在七年内增长约500%。目前,非洲服装市场正在从传统贸易向数字化贸易转型,但是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中国服装产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通道在非洲寻求市场机遇,为当地提供更大范围、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何家欢是美客多华南区商务及区域拓展负责人,在她看来,拉丁美洲同样拥有较大市场潜力。她表示,拉美地区不仅拥有人口红利,而且网购人数占比较高,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电商市场之一。目前,拉美消费市场普遍处于待开发状态,买家可选择的品牌少、被提供的价格范围窄,进入当地市场的中国品牌也相对较少,因此拉美市场可成为产品质量好、价格优、客户服务能力强的优质中国服装品牌的出海新选择。


微信图片_20230327091742.jpg


趋势一:传统外贸寻新机

“我们去年的订单和往年相比大概下滑了三成,主要是受疫情、国际关系、海外高通胀等影响,海外市场低迷,今年还没有大订单。”一山东布质收纳桶厂家告诉记者,他们之前主要做传统的外贸生意,近两年开始参加跨境电商类展会,希望能寻得一些新机会、新订单。


记者注意到,为了抢占更多订单,一些涉足跨境电商业务多年的外贸厂家在对卖家服务上或许更胜一筹。一专做手机支架的厂家在跨境电商展上不遗余力地招揽卖家:“不管是大卖家还是小卖家,我们都会给与极为优惠的价格;所有产品都提供详细的产品图和视频,加上文字即可;物流方面也不用担心,我们直接发货到所在国。”


趋势二: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在欧美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已将视线转向东南亚市场。资料显示,东南亚地区人口年轻化,具备较大人口红利;人均GDP逐年提高,中产阶级扩张带动购物需求;2022年初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用户数达4.42亿人,互联网渗透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互联网用户上网时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不过,当前东南亚电商渗透率仍处在低水平,发展空间大。据贝恩咨询预测,2025年该地区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234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18%。


虽然东南亚市场增长空间大,但受制于收入、消费水平,目前爆品主要集中在高性价比产品上。一生产创意灯具的厂家就表示:“我们的产品因为单价高,主要销往欧美、日韩地区。价格高,东南亚市场就难卖。目前,东南亚地区适合售卖单价低、实用性强的产品。”


趋势三:新平台玩家增多

在种种限制和市场变化下,更多新进入卖家开始选择新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卖家也希望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充分利用多个平台分担风险。


事实上,不仅是TikTok平台,不少试图进军新市场的卖家也在Temu、Shopee等平台布局。跨境电商新平台同样动作频频,在跨境电商展上,电商平台也各出奇招,宣传入驻政策和平台优势。


“新平台增多,尤其是一些从中国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进入跨境电商行业,并在海外布局平台,这对跨境电商企业和卖家而言都是好事。”一位资深跨境电商行业人士说。
(来源:中国贸易报、证券时报)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