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轻便露营”成踏春新选择,“露营热”折射消费潜力,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轻便露营”成踏春新选择,“露营热”折射消费潜力,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4-04-12 14:10:48       分享至:

约三五好友去郊区或公园,在蓝天白云下享受惬意时光,搭一顶帐篷进行野餐、烧烤……进入4月,天气渐暖,露营这一微度假旅游方式成为踏春选择之一。


近年来,露营热度越来越高,实现了从小众爱好到大众趋势的迅速转变。这股露营热潮背后反映出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露营相关企业共19.7万余家,其中,2024年前两个月新增注册企业6600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5.6%。


然而,迅速发展的露营市场,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现存营地的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市场急剧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露营装备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露营热”折射消费潜力


随着露营活动的持续火热,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将更加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将持续增加,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供需有效对接,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1134.7亿元,同比增长51.8%;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露营关联产业的想象空间也在进一步打开,带动汽车、家电、预制菜等产业发展。如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推出露营、旅行等模式,为消费者外出露营降低了出行和使用成本。


入春以来,随着“露营热”升温,综合平台大数据显示,最近,各地露营热度持续高涨,“广东露营”热度上涨150%,“露营+赏花”成为时下大湾区年轻人最青睐的露营玩法。


随着露营活动的日益普及,露营装备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就像刚才我们看到的,主打轻量化的“轻便露营”方式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种露营方式所推崇的快开式帐篷、折叠露营桌椅等装备持续热销,极大推动相关露营装备产业的发展。


户外用品正热销


国内“露营经济”的火热,也加快培育相关企业的持续升级,探索海外市场空间。


在广西的一家运动用品专营店里,不少市民正在选购户外防晒衣物,为出游做准备。


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商场里也推出了不少春游款产品。自行车、折叠椅、便携帐篷、露营车等各种户外用品的销量直线上升。


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的露营区,不少市民扎起轻便的帐篷,便携桌上摆满了水果零食。


浙江武义这家户外休闲用品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组装二分体式气炉。这是今年折叠式炊具中的热卖款,这个月销量增长近50%。

640.png

鹿枫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 王崇军:我们现在随着销售需求的提升,由原来的4条线增加到6条线,月产量从原来的1万台增加到2万多台。


适应新的消费需求,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采用轻量化设计,研制的新产品减重60%以上。一季度,企业已拿下近亿元订单。


同样受益的还有服装企业。江苏一家运动服装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开春我们工厂就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目前接到的冲锋衣订单量已有5.3万件,同比增长14%。”


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尽管近两年我国露营旅游发展势头蓬勃,但相比露营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整体业态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露营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网红打卡式露营热度必然会消退,真正的露营体验应该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由、放松身心,与朋友和家人共度时光为主要目的,而这些需求在现在和未来的中国社会会越来越重要和普遍,露营产业也会在持续摸索中国消费者特点和需求中逐渐发展、走向成熟。”薛岚说。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露营产业未来发展应重点考虑消费端、供给端和装备端三个方面:在消费端可以更多考虑公共议题的塑造和培育;在供给端满足研学、商务和家庭游客多样化的营地需求;在装备端则需完善产品品类,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露营营地建设、全产业链发展、规范露营管理经营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丰富旅游休闲产品供给,促进露营旅游消费释放出积极信号。


来源:全球纺织网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