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碳标签:透视产品背后的碳足迹(上) ——国际和国内碳标签发展概述

碳标签:透视产品背后的碳足迹(上) ——国际和国内碳标签发展概述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4-10-22 09:14:40       分享至:

“绿色之路(Green Gateway)”专栏简介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致力于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绿色之路”专栏将系统探讨国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各类话题,尝试从宏观战略、政策、产品、技术、企业、产业集群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旨在通过话题提出和观点碰撞,提升行业共识,赋能企业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策略、技术、模式更好更快地落实,助力纺织服装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碳标签:透视产品背后的碳足迹(上)

——国际和国内碳标签发展概述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背景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在寻求更加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碳标签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环保标识,正逐渐成为连接国家担当、企业责任与消费者意识的重要桥梁。碳标签不仅揭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还促进了公众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认知与行动,是推动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全球绿色化发展大趋势下,碳标签制度正在逐渐成为低碳经济发展认证标识与全球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碳标签:透视产品背后的碳足迹(上)》将梳理国际主要国家碳标签体系的建设情况,介绍各国政府和市场主体在推动和构建碳标签体系中所采取的行动。我国碳标签体系的建设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本文也将对我国碳标签体系建设的现状和产业应用进行介绍。本专栏还将推出《碳标签:透视产品背后的碳足迹(下)》,探讨作为全球纺织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应如何用好“碳标签”来推动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低碳绿色转型。


一、碳标签的定义

碳标签(Carbon Label)是一种标注在产品或服务上的信息标签(表1),按照碳标签披露的内容,现行的产品碳标签主要分为“碳足迹标签”、“碳减排标签”、“碳中和标签”三类(图1)。碳标签可以直观的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购买行为的环境效果,感受企业在减碳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力。本文将重点关注产品碳足迹。


1.jpg

2.jpg

图片来源:《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第一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图1.各国碳标签样式


二、国际碳标签发展情况

(一)英国最先设立碳标签制度

英国是第一个设立碳标签制度的国家,于2007年3月开始在产品上应用碳标签。英国碳标签制度是由其政府部门支持成立的碳信托(The Carbon Trust)公司负责,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温室气体控排、低碳技术研发等。该公司下设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碳标签认证工作,同时为申请产品碳标签认证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图2)。


3.jpg

资料来源:The Carbon Trust官网

图1.The Carbon trust碳标签发展史和标签具体内容


(二)法国通过立法推动碳标签落实

2008年6月,法国零售巨头Casino公司推出了名为“Group Casino Indice Carbon”的碳标签计划,适用于其所有自售产品。这一开创性举措邀请了约500家供应商参与,并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碳足迹计算工具,旨在提高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促进低碳产品的发展。Casino的这一做法获得了法国环境能源管理局的认可,并鼓励其他零售商效仿。

2009年,法国参议院通过了“Grenelle 2”法案,该法案包含了全球首个强制性环保/碳标签的规定。这一法案在2010年得到法国国民议会的采纳,并于2011年开始实施,标志着法国在法律层面上对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正式要求,具体实施细节和要求随着时间有所调整和完善。法国的碳标签体系是一个多指标体系,标签上除碳足迹外还会显示出其他的环境足迹。

法国国民议会于2021年4月通过了“在产品上添加‘碳排放分数(CO2 score)’标签”这一修正法案。这一法案的实施目的是为了清楚告知消费者相关产品在原料生产、产品制作、包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时敦促品牌和生产商采取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措施。该“碳排放分数”标签首先在服装和纺织品行业使用。从2023年1月1号开始,环境影响标签在法国成为必要。

(三)市场自愿模式推动美国碳标签体系建设

美国的碳标签制度普遍是自愿参与的,没有联邦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实施碳标签,有几个州和企业已经采取了主动行动。美国加州Carbon Label California公司推出了一套碳标签制度,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特别是保健品和经认证的有机食品。这类碳标签的计算基础是环境输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式,旨在帮助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具有较低环境影响的产品。美国已推出了至少三类碳标签制度,所有这些都由不同公司或组织推出,而非政府主导。除了Carbon Label California之外,还有其他私营机构推出的碳标签方案,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适用标准。部分碳标签项目也涉及碳中和认证,例如Carbonfund等组织提供的服务,它们允许企业通过碳补偿等方式实现产品或服务的碳中和,并对外宣传这一成就。

(三)瑞典严格制定碳标签标准

从2007年起,瑞典的KRAV和Swedish Seal/Svenskt Sigill开始联合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制度,首先在食品领域推行碳标签。这种做法逐渐扩展到其他商品类别,但起初主要集中在B2C的食品上,且产品评价范围主要覆盖运输阶段。若产品能够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平均碳排放减少了25%,则会在其类别中获得特别标注。

瑞典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碳标签标准,以确保碳标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标准包括碳足迹的计算方法、标签设计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加贴碳标签的产品需要完成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并发布第三类环境声明(EPD),强调碳排放信息,表明产品碳排放达到了既定标准。这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评估,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碳排放。宜家(IKEA)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理念的瑞典知名品牌。宜家在其部分产品上采用了碳标签,展示家具从原料采集、制造、运输到销售的全链条碳排放。

(四)日韩由政府部门主导碳标签制度建设

2008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成立“碳足迹制度实用化、普及化推动研究会”。8月,经济产业省宣布日本将在2009年初推出碳标签计划。10月,经济产业省发布了自愿性碳足迹标签试行建议。12月中旬,确定了比较科学的CO2排出量计算方法、碳标签适用商品、统一的碳标签图样等内容。2009 年初,日本开始推动碳足迹标签试行计划。Sapporo 啤酒厂、Aeon 超级市场、Lawson 与松下电器等企业均已加入该计划,在其产品或服务中引入碳足迹标签制度。2009年4月20日,日本公布了产品碳足迹的技术规范。日本的碳足迹标签详细标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阶段的碳足迹,揭示产品碳排放量。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中所产生的CO2均需清楚说明,让消费者了解商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做出购买低碳产品的选择。该标签加贴于产品包装上或在销售点展示。日本的碳足迹标签主要由日本经产省负责管理,第三方机构负责查验评价。

韩国碳足迹标签由韩国环境部主管。韩国于2008 年7 月开始试行碳标签,选出10 项产品或服务颁予碳标签。同时,还设定了每个产品项目的最低减量目标,推出了计算产品碳足迹的标准方法,并进行了训练碳足迹稽核员、建立基础数据库等工作。2008年12月评价试行结果,2009 年2月正式推出碳足迹标签。韩国碳标签标示产品在生命周期(包括生产、营销、使用与废弃处置等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碳标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标识碳排放量,另一类强调减碳量。韩国的碳足迹标签适用于B2C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不包含农渔牧产品)。


三、国内碳标签发展现状

(一)碳标签体系的构建进入加速发展期

《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的研究表明,我国碳标签发展已经经历了政策探索期(2009-2012年)、深化发展期(2013-2019年)和加速发展期(2020年-至今)。特别是在2020年,“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碳标签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总要抓手,其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国于2018年开始推动碳标签体系建设,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导率先在电器电子行业试点,制定电器电子产品碳标签评价系列标准,构建碳标签评价服务体系。2019年8月,我国《碳标签标识》(T/DZJN 004-2019)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了碳标签的样式、可显示碳排放数值和评价等级,共分为三个星级:一星级为碳披露产品,二星级为减碳产品、三星级为低碳产品。2020年12月,中国碳标签评价服务信息平台上线。2022年3月,碳标签评价管理办公室成立。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2024年6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数据局共计十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从规划迈向实质操作阶段,也凸显了跨部门高效协同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二)多个产业试点推广碳标签

我国碳标签制度在农产品领域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碳标签,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农产品从种植、灌溉、施肥、收获到运输的全过程碳排放情况(图3)。


4.jpg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图1.农产品碳标签举例(橙、葡萄和绿茶)


家电品牌也已开始在其部分产品上应用碳标签,展示这些产品在生产、使用、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信息,引领行业走向更加低碳的发展路径。纺织服装行业从供应链角度,对中间产品、终端产品开展碳排放核算,发放碳标签。部分电商平台也开始尝试在商品详情页展示产品的碳足迹信息,虽然这不一定以传统的碳标签形式出现,但同样起到了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部.产品碳标签制度简介.(2021-11-04)[2024-07-17].

https://www.ccpit.org/a/20211104/20211104vprx.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贸司. 《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上线了.( 2024-05-11) [2024-07-17]. http://wms.mofcom.gov.cn/ztxx/myblh/art/2024/art_bebd7dde646046dea3a8ef6fe0f14b2b.html

[3] The carbon trust.产品碳足迹标签.[2024-07-17]. https://www.carbontrust.com/zh/what-we-do/assurance-and-labelling/product-carbon-footprint-label

[4] scantrust. AGEC Decree 2022-748: France's environmental labeling regulation. [2024-07-17].https://www.scantrust.com/agec-decree-2022-748-frances-environmental-labeling-regulation/

[5] Arbor.eco. Prepare for France's launch of Climate Impact Labels.(2024-06-13)[ 2024-07-17]. https://www.arbor.eco/blog/climate-impact-labels-are-launching-in-france-is-your-brand-ready

 [6]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观点 | 碳标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浅析.北京.( 2022-12-12)[ 2024-07-17].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118.htm

 [7] 中国能源报. 政策解读丨碳足迹管理体系全面推进. (2024-06-11)[2024-08-0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529470359318968&wfr=spider&for=pc

[8]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全国首个!爱媛橙贴上“碳标签”.(2023-12-03)[2024-08-0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227904941835635&wfr=spider&for=pc

[9] 国发宏研(北京)低碳科技中心百度官方账号.碳标签赋能电器电子行业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2023-06-14) [2024-08-0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638816006404979&wfr=spider&for=pc

[10] 绍兴日报.绍兴在全国首发纺织产业“碳标签”.(2024-06-14)[2024-08-07].

http://zj.people.com.cn/n2/2024/0614/c186327-40878412.html

[11]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ESG | 时尚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北京.(2021-04-22)[2024-08-07].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4073.htm

[12] 黄建忠,赵忠秀,李鹏.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文章来源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网络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