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1-10月,我国家纺出口同比增长4.7%,表现强劲

1-10月,我国家纺出口同比增长4.7%,表现强劲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4-12-19 09:51:36       分享至:

今年1-10月,我国家用纺织品累计出口283.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全国纺织服装总出口的10.9%。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球主要市场家纺进口3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国际市场需求企稳。今年以来,家纺行业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各细分行业中表现强劲,增速比同期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快3个百分点。


主要细分产品出口增势稳健

床品、地毯、床毯、厨浴纺织品、窗帘、毛巾、桌布为我国家纺出口主要细分产品。前10个月,除毛巾出口大幅下滑、毯子出口微降外,其他产品出口均实现不同程度正增长。具体而言,床品出口121.1亿美元,增长5.6%;地毯出口35.9亿美元,增长9.1%;床毯出口36.4亿美元,下降0.3%;厨浴纺织品出口26.5亿美元,增长10.1%;窗帘出口25.1亿美元,增长8.1%;桌布出口7.3亿美元,增长5.6%;其他制品出口15.5亿美元,增长6.2%。

前10个月,毛巾出口16亿美元,大幅下降12.8%。主要原因一是对第一大市场东盟出口继续大幅下滑27.7%,其中对泰国和菲律宾出口分别下滑38.7%和33.4%,二是对俄罗斯出口也骤减44.3%。


市场冷暖互现,对美欧、中亚、拉美出口迅猛

我国家纺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澳大利亚。1-10月,我国对美国出口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占我国家纺出口比重达33.3%,保持复苏态势。

1-10月,对欧盟出口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占比13.1%;对东盟出口29.7亿美元,下降5.3%,占比10.5%,其中对马来西亚出口增速达11.5%,马来西亚成为我国家纺出口第六大单一国别市场;对日本出口20.4亿美元,下降5.7%,占比7.2%;对澳大利亚出口9.2亿美元,下降5.3%,占比3.3%。

1-10月,对中东海合会6国出口10.6亿美元,下降8.9%;对中亚五国出口8.6亿美元,保持26.2%的高速增长;对非洲出口9.9亿美元,下降14.3%;对拉丁美洲出口17.9亿美元,增速高达22.4%。


浙江、江苏增长强劲,福建、新疆势头迅猛

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上海为我国家纺出口前五大地区。1-10月,浙江、江苏增势良好,山东、上海微增,广东下降。浙江出口93.9亿美元,增长11%;江苏出口63.9亿美元,增长8.2%;山东出口36.2亿美元,增长0.8%;广东出口下降2.6%,上海出口微增0.4%。其他增速较快的地区有:新疆出口8.2亿美元,猛涨43%;福建出口7.3亿美元,激增27.7%。


中国在美欧市场份额回稳

1-10月,美国进口家纺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自中国进口增长10.4%,占比44.6%,回升1.4个百分点。自印度进口增长5.1%,自巴基斯坦进口增长2.2%。

1-9月,欧盟进口家纺76.4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自中国进口增长9.1%,占比36.8%,增长0.9个百分点。自巴基斯坦进口增长4.6%,自土耳其进口下降7.9%。

1-10月,日本进口家纺24.9亿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自中国进口下降8.7%,占比73.5%,减少0.5个百分点。自越南进口下降8.3%,自印度进口猛增17.5%。


趋势展望

美国市场仍是稳定我国家纺出口整体规模的重要力量,从美国10月零售数据看,美国家具家居商店销售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1.3%,家纺市场需求出现企稳迹象。从欧盟、日本的情况来看,消费需求仍萎靡,欧元区10月通胀率按年率反弹至2.3%,零售额下降0.5%。10月,日本纺织服装零售额同比下降1.9%,继9月上涨10.8%后有所放缓。

展望后市,一方面,传统发达市场规模巨大,推动我国家纺出口稳步增长,仍需稳固坚守;另一方面,中亚和拉美地区作为新兴进口市场,具备广阔持续的市场潜力。我国家纺企业在坚守传统市场的同时,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潜力,精准市场定位,满足新兴细分市场的具体需求。


文章&图片来源于:中国纺织商会国际供应链委员会、纱线网newyarn、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