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中欧取消限制,中国羊绒羊毛产业开启欧洲市场新篇章

中欧取消限制,中国羊绒羊毛产业开启欧洲市场新篇章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5-05-22 09:41:48       分享至:

202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同步宣布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标志着双方政治与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这一政策调整不仅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重启铺平道路,更为中国羊绒产业——尤其是新疆、陕西等核心产区——打开了欧洲市场的战略机遇窗口。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羊绒行业如何抓住政策红利、发挥区域优势并推动产业升级,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政策破冰:CAI解冻与贸易壁垒松绑

过去几年,中欧关系因政治摩擦陷入僵局,欧洲议会曾冻结CAI审议程序,并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或设置供应链合规壁垒。如今,随着双方立法机构恢复对话,CAI谈判有望加速推进。该协定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模式,将大幅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限制,为中国羊绒企业在欧洲设厂或引入欧洲技术提供便利。

此外,欧盟此前推行的《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曾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构成挑战,而此次政策调整后,中欧正就关税减免展开谈判。中国羊绒企业若能优化劳工政策、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将更容易满足欧洲市场的合规要求,从而稳固出口渠道。


区域优势:新疆与陕西成中欧羊绒贸易枢纽

新疆作为全球顶级羊绒原料产地,其超细白绒山羊的羊绒细度低至14.5微米以下,是国际奢侈品牌的首选原料。天山纺织等企业已形成从养殖到成衣的全产业链布局,年加工羊绒纱达300吨,产品远销欧美。随着中欧投资开放,新疆企业可进一步引入欧洲环保染色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探索合资模式深化合作。

陕西榆林的“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则成为产业集群升级的典范。该园区已签约11个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计划到2025年将超细绒山羊养殖规模扩至50万只,年产值突破5亿元。未来,该园区可吸引欧洲设计团队入驻,推动本土品牌向高端化转型,并借助CAI框架下的投资便利化政策,加速国际化布局。


产业升级:从“原料输出”到“品牌全球化”

长期以来,中国羊绒产业以原料出口和代工为主,品牌溢价较低。但近年来,部分企业已开始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例如,云生觅瑞通过精细化分拣和低碳加工技术,使其羊绒出口价突破80万元/吨,成为爱马仕等品牌的稳定供应商。未来,中欧在可再生能源、碳减排等领域的合作,将助力中国羊绒企业降低碳足迹,满足欧洲市场的ESG标准。

在品牌建设方面,天山纺织等企业已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店”模式在国内建立销售网络。中欧市场准入放宽后,本土品牌可进一步引入欧洲设计资源(如意大利设计师),打造高端系列,并通过跨境电商直达欧洲消费者,改变“贴牌代工”的被动局面。


结语:中国羊绒产业的新篇章已然开启。


文章&图片来源于:绒毛行业信息、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