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用工及经营成本较低,且积极放开政策引导外商投资建厂,政策环境支持产业发展,部分国内纺织产能逐步向东南亚等周边地区转移,欧美等传统市场的终端订单也流向以上地区,促进其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由于东南亚等国家的产业链不完善,对中国的进口纺织品原料进口较为依赖。4月2日特朗普宣布实施“基准关税+对等关税”的双层关税体系,打击全球贸易形成打击,其中对印度、越南分别征收29%、26%、46%的对等关税,虽然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延期90天,市场恐慌情绪减弱,但随着“90天”日期的临近,后续关税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终端出口担忧仍存,或也对中国的纺织品间接出口造成一定影响。那么近几年来,东南亚等主要纺服出口国的增长情况如何?美国等传统市场占据其出口比例又如何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是增是减?本文以越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三国做简要分析。(因2024年部分国家数据暂未生成,本文中部分最新年度数据为2023年)
1、纺服出口整体震荡走强 美国占比均位居榜首
从纺服出口情况来看,越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近几年纺服出口总额整体呈现震荡上涨态势。越南纺服出口额2019和2020略低于400亿美元,2021-2024年越南纺服出口额维持在400亿美元上方,其中最高为2022年,出口额达到456亿美元,越南纺织服装协会(VITAS)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4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位于近年来较高位置。
印度纺服出口同期则有所波动,其中出口金额最高的为2021年,为383亿美元,2022年和2023年有所下降,但2024年再度回升。根据印度纺织工业联合会(CITI)的分析显示,2024年印度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6%,服装出口同比增长8.4%。纺织和服装的累计出口同比增长7%,出口额为357亿美元左右,同样位于近年来高位。
巴基斯坦纺服出口额同样为增长态势,2021年以后纺服出口额均在150亿美元上方,较之前上了一个台阶。其中最高为2022年,纺服出口额为192亿美元。2024年为180.7亿美元,也在相对高位。可以看到纺织产业转移促进越南、巴基斯坦纺服出口在近年来整体呈现攀升态势。2024年这三个国家的出口额环比增幅均在7%以上。
分国家来看,越南纺服出口额前五名以美洲以及东亚地区为主,分别为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加拿大,其中美国份额占据4成左右,2021年以来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印度纺服出口额前五名主要为欧美、中亚以及南亚,分别为美国、阿联酋、孟加拉国、英国、德国。2019年-2024年美国占比平均为27.43%;巴基斯坦纺服出口前五名主要是欧美等传统市场,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2019-2024年美国平均占比为26.88%。近几年中,巴基斯坦出口至美国的纺服金额占比相对平稳,越南和印度纺服出口中美国份额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其中越南出口至美国的份额在2023年降到2019年来新低。
2、纺服进口额整体震荡 中国占比攀升
印度、越南以及巴基斯坦作为重要的纺服出口国,在产业链不完善下对中国也有较强的进口依赖。从年度进口量来看,越南每年的纺服进口额在100亿美元以上,前三名为中国、韩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从中国进口的金额约占全部纺服进口额的65%左右;印度除2020年外,整体在60-80亿美元之间,前三名为中国、孟加拉国和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金额约占全部纺服进口额的47.42%;巴基斯坦每年的纺服进口额在15-20亿美元左右,前三名进口国为中国、美国和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金额约占全部纺服进口金额的65%左右。
可见虽然纺织产能在向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等地区发展,但中国纺织业的存在仍不可或缺,越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纺服进口额中,来自中国的纺服进口额占比整体呈现增加态势。随着越南招商引资政策宽松以及中国在越南投资建厂逐步增加,越南的纺服进口中中国占比从2019年的57%上涨至2023年的63.49%,占比不减反增。印度的中国纺服进口额从25%左右上涨至28%附近,2022年占比最高,在30%左右。巴基斯坦的中国纺服进口额占比均在30%以上,2020年阶段性到达35%左右。
从进口的纺服品种来看,越南以及印度两国进口前三名为海关编码第60章:(针织物及钩编织物)、第54章(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纺织材料制扁条及类似品)以及第59章(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 以及工业用纺织制品),巴基斯坦主要进口第54章(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纺织材料制扁条及类似品)、第63章(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碎织物)以及第60章(针织物及钩编织物)。越南纺服进口品种前三名约占全部纺服进口的57.63%,印度约占46.48%;巴基斯坦约占66.19%。以上三个国家进口自中国的纺服前三名均为第60章(针织物及钩编织物)、第59章(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 以及工业用纺织制品)以及第54章(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纺织材料制扁条及类似品)。备注:本文计算方式为中国海关纺织品服装编码统计口径,与各国国内计算口径数据有所差异。
文章&图片来源于:中国棉花信息网、棉花展望、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