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对部分国家降关税至10%以下,美印贸易协议接近达成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哈西特5月27日表示,特朗普政府正积极推动更公平的贸易协议,并考虑将对部分国家的关税降至10%以下,以促进国际贸易合作。这一表态释放出美国可能在贸易政策上适度松绑的信号,但同时也强调,降税并非无条件,而是基于“合理方案”的谈判结果。
美印贸易协议接近终点线
哈西特透露,美印贸易协议已接近达成,目标是在2025年秋季前签署首轮协议。这一进展符合印度总理莫迪今年2月访美时与特朗普达成的共识,即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上周也证实,双方在关税减让、农产品市场准入、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进展,目前正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敲定细节。
美印贸易谈判的核心在于互惠关税调整。印度已同意对美国杏仁、核桃等农产品及医疗设备降低关税,而美国则暂停对印度加征26%的“对等关税”,但仍维持10%的基准税率。此外,印度可能进一步开放电商市场,允许亚马逊、沃尔玛等美国企业扩大业务,同时加强半导体、6G通信等战略技术合作。
制造业回流与“去中国化”战略
哈西特强调,美国正加速推进制造业回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这一政策导向体现在美国与多个新兴经济体的贸易谈判中,包括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旨在构建替代中国的供应链网络。例如,苹果已将20%的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三星也在扩建印度半导体工厂。
马来西亚寻求关税优惠,但10%成底线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长扎夫鲁表示,若美国将对马商品关税降至10%,将是积极信号。不过,他坦言马来西亚原本希望争取零关税,但美方已明确10%是谈判底线,几乎没有让步空间。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正推动东盟国家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政策,避免各自为战。
未来展望:选择性降税与供应链重组
美国此次降税政策并非普惠,而是选择性开放,优先考虑在供应链重组中能替代中国的国家。印度因其庞大市场和制造业潜力成为关键伙伴,而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则需权衡让步与收益。
短期内,美印协议的签署可能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尤其是在电子制造、稀土加工等领域。长期来看,美国通过分级降税策略,正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推动企业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可信市场”。
结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正从全面施压转向精准调整,通过有条件降税吸引盟友,同时继续对华保持高压。未来几个月,美印协议的最终落地、东盟国家的集体应对,以及中国如何反制,将成为全球贸易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
文章&图片来源于:绒毛行业信息、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