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民经济“半年报”出炉。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上半年统计数据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风险因素。为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需重点关注以下六方面的突出问题。
消费倾向依然偏低,内生动力有待增强。2025年上半年居民消费倾向为65.5%,与2024年上半年基本持平,略高于2023年上半年;然而与“十四五”时期(2020年除外)同期相比,目前的居民消费倾向仍处于偏低水平(2016-2019年同期居民消费倾向均高于67.5%),这表明居民消费意愿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上半年的消费增长较大程度受益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驱动,“以旧换新”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商品。不过,当前“以旧换新”补贴主要针对耐用消费品,而此类商品更新周期较长、购买频次较低,依靠政策刺激短期消费会透支未来消费增长空间。另外,一旦今后减少或取消补贴,享受补贴商品的消费较容易遭遇大幅下滑,我国以往政策实践中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例如,2010- 2011年实施大规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期间,家电消费增长率分别高达27.7%和21.6%,但2012年政策退坡后断崖式降至7.2%。鉴于消费补贴政策的局限性,今后须更加注重从增强消费内生动力入手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
投资主体冷热不均,民间投资增长偏弱。2025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主体冷热不均的现象较为明显,国有部门的投资相对较快而民间部门的投资相对较慢。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同比增长5%,但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6%。事实上,从2022年初开始,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就出现了一冷一热分化的现象,这导致民间投资占比持续下滑,从2022年初的57%以上降至目前不到5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3年多来民间投资增长不及国有投资的现象,是在民间投资回报率高于国有投资的情况下发生的(2022年以来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均高于国有工业企业)。一般而言,投资回报率高则投资旺盛,投资回报率低则投资低迷。当前民间部门投资增长与投资回报的反常识错位失衡,与民营企业预期不稳、投资壁垒、融资约束等问题密切相关,暴露出营商环境方面的短板。
工业生产低增收不增利,质量效益待提升。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保持了良好态势,工业增加值实现了稳定增长,但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不如增加值,且工业企业利润反而有所下滑。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低于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同比下降1.10个百分点与0.19个百分点。工业“中速增产、低速增收、不增利”的失衡状况,早在2022年末就已经开始显露出来,至今已持续2年半有余,目前虽有所改观但尚未完全扭转。需求不振、内卷式竞争和PPI下行,是造成工业企业增收不及增产、盈利能力趋于削弱的主要直接原因,反映了现阶段工业领域生产端(供给侧)强于需求端、工业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上述这种格局背离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利于经济提质增效,难以长久持续。
房地产仍处筑底阶段,前期政策效果有所弱化。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支持下,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但近期政策效果有所减弱,市场出现边际回落迹象,部分指标发出了预警信号,亟待引起重视。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5%、5.5%,销售金额的降幅高于销售面积,表明“以价换量”依然主导着新房市场。但这种销售策略的空间正趋于收窄,在非核心城市与核心城市非核心区域,房地产企业即便“以价换量”也难以带动销售,降价策略面临失效风险,库存去化难度大。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达到2022年4月房地产投资增长转负以来的最大跌幅。作为核心风向标的一线城市房价,在上半年也呈下跌态势,四个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指数只有上海高于100,至于二手房价格指数则全部低于100。由上可见,当前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依然比较低迷,市场筑底仍需经历一段时间,推动楼市回暖还有待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
居民企业预期不稳,制约消费投资需求提振。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对消费和投资需求会产生重要影响。2025年上半年,消费者信心指数还不到90,从分项指数看,就业信心指数明显低于收入信心指数、消费信心指数,且呈现出下降趋势,成为拉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主要因素,这反映出社会公众对稳就业还存在较大顾虑和担忧;中小企业信心指数自2024年9月后有所回升,但2025年3月达到51.2的高点后又回落至荣枯分水线,与2019年均值54.9相比落差较大,表明中小企业的信心尚未恢复至疫情前。居民和企业预期偏弱、信心不足,导致消费和投资变得更加谨慎,不利于扩大消费和促进投资。
物价持续低迷,通缩压力加剧风险显现。2025年上半年,受到有效需求不足、产业内卷竞争、结构性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价格总水平较为低迷。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截至2025年6月已连续27个月在0%附近波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8%,截至2025年6月已连续33个月为负。生产资料PPI降幅(3.2%)大于生活资料PPI降幅(1.4%),且生产资料PPI与CPI的“剪刀差”呈扩大趋势,表明生产资料供过于求形势比生活资料更加严峻。居民名义收入与价格直接正相关,企业盈利状况也受价格因素的较大影响,价格水平长期低迷会弱化经济主体的获得感、预期和信心,由此制约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阻碍内需的有效扩张,这反过来又会加剧通缩压力。有效破除“价格低迷—信心不足—内需不振—价格下行”的循环困局,是今后一个阶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文章&图片来源于:文轩经济观察(潘文轩)、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