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时尚产业加速迈向低碳转型的当下,线下服装零售店作为品牌与消费者深度链接的核心触点,肩负着减排责任与价值传递的双重使命。据统计,在纺织服装行业,门店的碳排放占到品牌企业范围1、2的70%以上[1],其减排进程刻不容缓;此外,在2023年可持续服装收入的各分销渠道市场份额中,门店占比达57.7%[1],成为品牌体验与价值传递的重要载体。因此,挖掘线下服装零售门店的碳中和价值,对品牌全面实现碳中和目标而言至关重要。
理论上,品牌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是各链路均实现碳中和,然而,门店受制于碳足迹核算边界复杂等原因,无法实现事实意义上的碳中和(不使用碳抵消机制)。因此,门店只能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废弃物循环等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碳排放。值得注意的是,线下门店是消费者了解品牌的重要窗口,有着传递低碳价值理念的天然优势,这对于品牌实现碳中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综上,线下服装零售门店在品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全生命周期减排降碳与消费者低碳价值传递2方面来阐述门店对品牌实现碳中和的作用。
一、全生命周期减排降碳
本文总结了线下服装零售门店建设期、运营期与闭店期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线下服装零售门店全生命周期主要碳排放来源
数据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可知,门店主体并非能把控生命周期内全部的碳排放来源,可实行的减排措施多集中在运营期以及建设期与闭店期的部分环节,通过构建可持续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打造低碳能源管控体系2个方面实现减排降碳。
1、构建可持续的环境设计
针对临街门店,在建筑设计方面,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布局、遮阳系统构造与自然通风路径等被动式设计策略,从源头降低空调与照明的能耗需求,实现设备能耗的系统性削减。在室内设计方面,采用打造模块化装配体系与使用低碳材料:
(1)打造模块化装配体系:使用预制标准化服装陈列架、磁吸式时装展示墙等组件,现场通过快速接驳工艺完成拼装,减少现场作业量,从源头上降低装修粉尘污染与建材损耗;针对服装高频换季陈列需求,创新应用可拆卸式视觉营销模块(如组合式挂衣架、柔性灯光系统),闭店时最大程度上提升衣架、展示道具等的材料复用率。
(2)使用低碳材料:以安踏零碳使命店为例,将废旧成衣、库存面料边角料经破碎筛分后,与环保树脂复合浇筑为试衣凳、陈列台等定制家具;此外,同步采用竹制挂衣架型材、再生混凝土展示台基座替代钢制衣架与水泥基建材,通过建材生产端的原料替换,最大程度上降低门店在环境设计阶段的隐含碳排放。
针对商场门店,基本不能通过建筑设计来降低主动能耗,只能尽量在室内设计方面采用上述低碳策略降低隐含碳排放。此外,可在门店运营期尽量采用低碳属性的物料,这也是降低隐含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具体地,推行包装轻量化设计,采用可折叠、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结构,并全面取消一次性塑料袋、胶带等不可降解材料。
2、打造低碳能源管控体系
针对临街门店,采用分布式能源自主管控模式。
(1)能源供应方面,通过安装分布式光伏与轻量化储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化部署:
利用屋顶、外立面安装高效PERC双面光伏组件,根据门店可利用面积,单店装机容量在5~20kWp不等,以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
配置5~10kWh小型锂电储能系统,占地一般小于1m2,用于平抑光伏波动,同时,配合智能逆变器实现能源动态分配,降低电网购电成本。
(2)能源消费方面,通过安装节能设备与余热回收方式降低能耗:
空调系统精准控能:安装磁悬浮变频离心机或变频多联机(依据门店面积大小选择),较传统空调节能40%~60%,同时,搭配管道式温湿度传感器,根据实时客流动态调节送风温度,避免过度制冷/制热;门店入口安装水热风幕(替代电热风幕)与冷风幕(替代传统电制冷风幕),冬季利用空调冷凝热或市政热水循环制热,夏季利用空调冷冻水或独立制冷机组供冷,阻隔室外冷热空气侵入,减少室内热量与冷量流失。
照明系统智能升级:安装人感联动LED照明+自然导光系统(通过屋顶采光罩与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白天替代人工照明),最大程度上缩短非必要照明时间。
在门店部署储冷/热装置,采用相变材料储冷与储热技术,利用夜间谷电低价时段(材料凝固制冰)蓄冷或(材料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蓄热,日间营业时,材料逐步融化释放冷量或逐步凝固释放潜热,在不同季节平衡用电负荷。
针对商场门店,采用区域能源协同管控模式。
(1)能源供应方面,优先选择已获得LEED认证的商场,共享商场集中式光伏、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无需自建发电设施;参与商场“绿电团购”计划,通过商场统一采购绿电,采用以上方式获取的电力,其电价通常比常规电网低10%~15%。
(2)能源消费方面,通过末端设备高效化改造降低能耗:
空调系统适配性优化:针对商场统一供冷/供热,加装区域电动温控阀+智能控制器,并配合商场BA系统,根据实时客流密度动态调节风量;淘汰老旧风机盘管,更换为EC变频风机,配合商场BA系统实现夜间自动低速运行。
照明系统场景化控制:采用DALI协议智能照明系统,按区域功能(橱窗、陈列区、试衣间等)设置预设场景(如“营业模式”亮度调节至90%~100%,“打烊模式”仅保留橱窗20%亮度灯光),通过商场BA系统联动控制时间。
二、 消费者低碳价值传递
(一) 以消费体验感知低碳理念
(1)场景建构——让低碳理念触手可及。通过门店以可视化技术与沉浸式叙事,将抽象的低碳价值转化为具象体验:智能设备与艺术装置交织,如动态碳足迹展示、再生材料艺术展陈,直观呈现产品从原料到成衣的环保路径;空间布局融入自然元素,自然光导系统与节能照明勾勒服饰质感,传递“向自然借力”的设计哲学。这些场景打破技术壁垒,让消费者在浏览中感知环保与时尚的共生关系,建立“选择即行动”的价值认知。
(2)互动对话——在沟通中深化价值认同。导购化身“可持续生活顾问”,通过分层化、生活化的沟通策略,将产品环保属性转化为情感共鸣点。从专业术语到日常语境的转译(如“碳足迹=少开XX公里车”),搭配跨媒介触点(试衣间语音导览、电子价签溯源),让环保价值渗透消费全流程。这种双向互动不仅解答疑虑,更激发消费者对“个人选择推动环境改善”的认同,使绿色消费从理性选择升华为情感认同。
(3)空间赋能——以场景强化品牌价值主张。设立绿色产品专区与互动体验区构成空间叙事的核心,黄金区位的美学陈列与智能导览,将环保产品转化为视觉焦点;通过动线设计引导消费者穿越“认知-体验-行动”的价值闭环,从入口艺术装置的理念感知,到试衣间的技术认同,再到收银台的积分互动,形成层层递进的价值渗透。空间不仅是销售场所,更成为品牌环保主张的立体宣言。
(二)以激励机制促进低碳行为
(1)机制建构——让低碳行为可量化可感知。通过构建“数据采集-积分赋值-权益兑换”的碳积分闭环体系,将旧衣回收、无袋购物等绿色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价值反馈,形成“行为即积分”的即时反馈机制;分层设计“消费抵扣、权益升级、公益捐赠”的积分用途,如兑换满减券、升级会员等级或认养林地,让消费者在积累积分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
(2)互动激励——在参与中强化行为惯性。融入游戏化任务与社交裂变机制激发持续行动:设置每日低碳任务、成就勋章体系与区域回收挑战赛,将环保行为转化为趣味互动;通过组队积分加成、碳足迹Battle等社交功能,利用圈层影响力扩大参与范围,传递“低碳消费具有社交价值”的理念,使绿色选择从个体行为升华为群体认同的生活方式标签。
(3)服务赋能——以实用价值降低行动门槛。通过全周期服务设计构建“行动-回报”闭环:维修翻新服务提供旧衣焕新折扣、以旧换新叠加碳积分奖励,降低消费者参与环保的物质成本;服装租赁绑定积分优惠,激励尝试可持续时尚;智能回收终端即时发放积分,让旧衣处理从“麻烦事”变为“价值获取”,推动低碳习惯的常态化养成。
结语:线下服装零售门店既是衔接供应链绿色生产与消费端低碳实践的关键枢纽,也是低碳技术落地与消费场景创新的核心载体,其对于品牌全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在未来,线下门店要注重实效,积极探索低碳新路径,打造绿色运营,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推广绿色产品,并鼓励消费者积极践行可持续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国纺联启动“碳中和门店标准”起草工作[EB/OL].2024-10-17. https://texleader.com.cn/article-34560.html.
文章&图片来源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