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美国政府再次掀起全球贸易风暴。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差异化关税政策,税率从10%至41%不等,进一步强化其“美国优先”的贸易战略。与此同时,中美经贸谈判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双方同意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避免短期内贸易摩擦升级。然而,全球贸易体系仍面临严峻挑战。
特朗普此次签署的行政令对各国关税进行了精细划分,叙利亚以41%的税率成为最高征税对象,紧随其后的是缅甸、老挝(40%)和瑞士(39%)。阿尔及利亚被征收30%关税,越南为20%,而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则面临19%的税率。相比之下,巴西和英国获得最低10%的关税待遇,显示出美国对部分盟友的“优待”。
对于欧盟国家,美国采取“补足机制”——若现行关税低于15%,将上调至15%;高于15%的则维持不变。这一政策旨在迫使欧盟市场进一步开放,同时避免对已受高关税影响的行业造成二次冲击。此外,加拿大成为此次调整的重点打击对象,其输美商品关税从25%飙升至35%,预计将严重影响两国贸易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政令还设立了“转运税”机制,对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的商品征收40%的附加税。这一措施主要针对中国等国家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的行为,试图堵住供应链重组的漏洞。同时,美国宣布自8月29日起取消全球小额包裹(800美元以下)的关税豁免,跨境电商平台如Shein、Temu等将面临更高成本。
在关税战升级的背景下,中美经贸代表团于7月28日至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将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24%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避免短期内贸易战再度激化。这一决定延续了5月日内瓦会谈的框架,即双方保留10%的基础关税,但暂停更高税率的追加措施。
然而,谈判并未解决根本性分歧。美方继续施压,要求中国限制对俄罗斯能源的采购,并威胁若中方不妥协,可能对相关商品征收100%至500%的惩罚性关税。此外,美国仍试图将科技出口管制、稀土供应等议题纳入谈判,以换取放宽对华芯片限制。中方则坚持“对等互利”原则,强调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并保留反制权利。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一方面,企业被迫调整生产布局,部分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另一方面,高关税推高美国国内通胀,加剧消费者负担。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已采取反制措施,如欧盟通过93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削弱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
未来几个月,全球贸易局势仍充满变数。8月12日是中美关税休战的关键节点,若谈判未能取得突破,双方可能重回高关税对抗。此外,加拿大、欧盟等经济体的反制行动,以及美国国内企业因成本上升施加的政治压力,都可能影响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走向。
总体来看,此次关税升级标志着全球贸易进入更复杂的博弈阶段。尽管中美暂时避免冲突激化,但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未来谈判仍面临巨大挑战。各国企业需做好长期应对供应链震荡的准备,而全球经济能否避免进一步分裂,将取决于主要经济体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