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65.0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纺织业下降8.1%。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如果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纺织、化纤行业的利润萎缩大幅超过了国家规上工业的平均值,都说如今的纺织市场两极分化愈发严重起来,中小规模的纺织企业行情差也就罢了,大型的纺织企业行情应该会好一点吧,但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不久前,多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放出了上半年业绩预告,结果甚至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数据还要差很多,多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预降或预亏:
富春染织:上半年净利预降80.85%-86.83%;吉华集团:上半年净利预减95.60%;华纺股份:上半年预亏3400万-4000万元;百隆东方:上半年净利预增50.21%-75.97%;如意集团:上半年预亏7800万-1.08亿元;际华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亏6000万-8000万元;太平鸟:上半年净利预降55%左右……
从上述的来看,纺织行业“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以价换量的半年
从纺织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上半年的行情,那就是以价换量。
纺织市场以价换量不是今年才开始的,但是在今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去年上半年,纺织市场进入了历史空前的以价换量阶段,那时的纺织企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薄利多销,虽然利润少,但是好歹有利润,谁家跑的量多,谁家的赚头就好。
但进入去年下半年,当下游客户开始对这种低价习以为常的时候,阈值提高了,当时的价格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没有这么大了。
因此今年上半年,纺织企业开始以从未有过的低价开始卖布,不仅不保本,有的甚至是亏本在卖,这种价格以往几年企业抛货的时候都不会有,但今年这种离谱的价格就是常规价格。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原本就不景气的市场再浇了一盆冷水,原先有些市场是不卷的,但出口美国的这批面料杀进来竞争了,不卷也得卷了!
下半年能否走出怪圈?
今年下半年,纺织行业有机会走出以价换量的怪圈吗?其实并非毫无希望。
纺织企业被逼无奈以价换量,其背后最大的原因自然是供需不平衡,织造企业产能太高了,囤积的库存太多了,下游的需求却不够。
但在今年夏天,织造企业经历了规模空前的停产,纺织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都在减停产,一些开了十几二十年淡季几乎不停产的织造企业今年也停产了,传统长三角集群开机率下滑到了5成上下,较往年同期的开机率几乎下降了1-2成,而新兴市场的开机率下滑则更为明显。这样的低开工导致今年淡季坯布库存积累的速度必然小于往年,等到下半年市场需求再次来临,夏季的大幅度减产或许会一定程度体现在坯布、面料的价格上。
当然,现阶段产能确实存在一定的过剩,想要长久地维持合理的布价,需要的不止是短期内集中式的减产,更重要的是纺织企业心中建立起一道避免恶性竞争的防火墙。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