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关键任务。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7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为20年来首次大修重点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中国棉纺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反内卷”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本文基于历史比较视角,系统分析2015年供给侧改革与2025年新一轮反内卷的本质差异与内在延续性。
一、回顾2015年供给侧改革
1)货币宽松叠加侧供给改革双轮驱动
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中国央行实施多轮货币宽松政策:先后于2014年11月、2015年3月等时间节点启动6次降息,2015年2月、4月等时间点实施5次全面降准,通过量价工具组合释放流动性。同期配套推出房地产刺激政策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货币宽松叠加结构调整的政策组合,有效提振市场需求预期。从库存周期看,2016年二季度末中国开启强劲主动补库周期,纺织服装行业作为重要用棉领域,随着终端需求回暖与库存重建,形成持续的棉花采购需求。这一周期以需求驱动为核心特征:国内宽松政策刺激下的房地产繁荣从而带动家用纺织品需求与纺织出口复苏,构成棉价上行的主要基本面支撑。
图1:货币宽松叠加侧供给改革双轮驱动下郑棉走势
来源:WIND
2)产能出清为主导的被动调整
2010-2015年间,中国棉纺行业经历断崖式产能萎缩,纱锭数量从1.42亿锭锐减至1.22亿锭,萎缩幅度超过15%。这主要源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国内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陷入恶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大举抢占市场份额,导致进口纱冲击国内市场。
图2:中国棉纺产能变迁
来源:TTEB
面对行业困境,政府主导的供给侧改革采取行政与市场结合的手段:通过环保标准提升强制淘汰落后设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产能向中西部或东南亚转移。此轮调整虽缓解了短期产能压力,但未根本解决技术薄弱和产品同质化问题,企业转型多聚焦于设备物理迁移或简单产品升级
二、2025年新一轮反内卷
1)内卷的深层成因或为供需结构性失衡
自2024年9月以来,决策层针对通缩风险的政策调整中,“反内卷”具有显著的长期结构性意义。其本质是通过深层制度变革打破“供给过剩→恶性竞争→利润萎缩→通缩深化”的负向循环,而非仅停留在表象治理层面。
当前各部委协同推进的举措,例如并购贷款支持、产能压减指导、行业自律限价等举措虽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部分行业无序价格竞争和利润下行压力,但仍属对产能过剩这一表象的应对。若仅依赖此类手段,恐难根本性扭转宏观通缩趋势。
内卷的深层成因或为供需结构性失衡。供给端的扭曲机制导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存在偏差,以GDP、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叠加生产,投资导向的财税制度,导致部分领域投资行为与市场价格信号脱节。供给侧思维惯性导致长期侧重生产扩张和供给管理,相对弱化了对消费能力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制度性支持。需求端呈现持续疲软特征,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不足构成内卷的另一核心动因,单纯压缩供给无法解决终端需求不振的问题。
区别于传统行政化去产能,本轮反内卷的突破点或在于通过多维度机制改革实现经济再平衡,财政与税收制度方面探索从生产端征税向消费端调节转型,增强居民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方面弱化“唯生产论、唯投资论、唯项目论”,纳入民生福祉、消费活力、企业盈利能力等质量指标;宏观目标将扩大内需和提升居民收入占比置于更优先地位,从根本上打破“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通缩”的循环链条。
2)棉纺产业反内卷或呈现阶段性特征
聚焦到棉纺产业,棉花等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宏观政策首要目标是保障供给安全与种植者收益,而非单纯产能出清;补贴机制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客观上弱化了市场调节信号,抑制了种植端依据价格信号主动调减产能的意愿。工业领域可通过关停工厂、限制开工率等指令性措施快速削减产能,但农业领域无法强制干预,其宏观政策往往侧重于促进消费与保障民生,导致棉花等农产品的种植端缺乏主动削减产能、化解过剩的内在动力。
在中央持续定调推动下,棉纺产业反内卷或呈现阶段性特征,短期重心以增量优化为主,存量调整以区域转移先行为辅。区别于2015年的成本驱动逻辑,本轮转型直指高附加值领域。随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国内棉花全产业链加速向新疆转移,新疆“九条”延续了补贴引导手段。
表3: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九条新政核心
来源: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政策实质是以高端增量稀释低端存量,推动产品结构从低支纱向纺纱高端化升级。面对严峻的去产能需求,我国纺纱行业并未直接削减产能,通过新疆产业配套支持政策引导,推动国内棉纺产能向原料产地集聚,利用区位与政策红利加速东部沿海高成本、区域性落后产能自然淘汰,同时或为后续基于能耗、智能化等统一标准的存量淘汰创造条件。无论是产品升级还是区域优化,最终依赖需求端的实质性提升与结构匹配,若需求扩张滞后于供给侧升级步伐,高端内卷风险或仍将存在。
文章&图片来源于:数智世界工业科技智库、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