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汇率双向波动下,纺织外贸的韧性与转型博弈

汇率双向波动下,纺织外贸的韧性与转型博弈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5-11-13 10:04:08       分享至:

202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稳健升值态势,年内中间价累计涨幅约1000个基点,10月末已触及7.0881的近一年高位,市场对年末“破7”的预期持续升温。对于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纺织行业而言,汇率波动既是挑战也是变量。在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需求分化明显的当下,汇率升值对我国纺织外贸的影响正在由短期价格压力,逐步转向产业链重构与结构性调整的深层次博弈。面对这一新局面,行业的韧性与转型路径,正在成为支撑外贸稳健运行的关键。


汇率扰动加剧短期压力,但也催化企业优化成本结构

汇率波动对纺织外贸的影响呈现典型的“双刃剑”效应。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出口环节的价格竞争力,直接压缩利润空间。根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品出口毛利率将下降0.5至0.7个百分点。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微降,服装出口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汇率升值的传导效应。

然而,从中长期视角看,汇率升值也为行业调整成本结构、优化生产链条提供了契机。进口设备、原材料成本随之下降,有利于企业加快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引进,降低生产环节的人力成本和资源消耗。


产业链优势凸显,中上游稳健支撑外贸基本盘

在汇率波动与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纺织产业链内部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特征。中上游纺织品环节表现稳健,前三季度出口保持正增长,显示出我国在纺织材料与中间品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纺织产业体系,从化纤、纺纱到织造、印染的自主化率超过75%,产业集群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依托这一完整体系,我国在功能性、差别化、高性能纤维领域具备较强的供给能力,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比之下,下游服装出口则承受更大压力。除汇率升值影响出口价格外,全球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海外零售渠道库存高企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终端需求恢复较慢。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高端品牌服装出口和功能性服饰订单仍保持增长,这说明产业的结构性优势正在由量向质转变。换言之,纺织外贸的支撑点已从价格竞争逐步过渡到品质、效率与供应链整合能力,这种结构优化正帮助行业在汇率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


汇率波动是阶段性变量,高质量发展是长期主线

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是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化调整阶段面临的阶段性变量,而非决定性因素。短期内,它可能加剧外贸企业的成本压力与订单波动,但从长远看,行业已具备以创新、效率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产业链完善、技术创新持续、市场布局多元,这些结构性力量正成为行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根基。

未来,人民币汇率预计将继续呈现“有管理的双向波动”特征,行业需在稳中求变中寻找平衡。企业应强化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优化订单结构与结算方式;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与市场话语权。


文章&图片来源于:中国绸都网、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